与骈文相对而言的﹐奇句单行﹑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。魏晋以後骈俪文盛行﹐讲究对偶﹐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。北朝後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﹐仿《尚书》文体作《大诰》﹐以为文章标准体裁﹐时称“古文”﹐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。其後﹐至唐代韩愈﹑柳宗元等﹐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﹑长短自由﹑朴质流畅的传统﹐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。韩愈《题欧阳生哀辞後说“愈之为古文﹐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﹖思古人而不得见﹐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。”《师说》说“李氏子蟠﹐……好古文﹐六艺经传皆通习之﹐不拘於时﹐学於馀。”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﹐并为後世所沿用。唐代优秀的古文家﹐虽以复古为号召﹐却富有革新精神。他们既强调“道”的重要﹐也很注重“文”的作用﹐并崇尚创造﹐主张“惟古於词必己出”﹑“文从字顺各识职”(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)。他们所作的古文﹐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﹐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﹐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﹐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﹐但非主流。明代倡导“文必秦汉”的何景明说“夫文靡於隋﹐韩力振之﹐然古文之法亡於韩。”(《与李空同论诗书》)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﹐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﹐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。唐宋八大家,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,指的是唐代的韩愈、柳宗元、宋代的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王安石和曾巩。“孔氏古文”,称后者为“史籀大篆”。古文和籀文的分别是地区性的差异。古文出于壁中书,古人尊经所以放在籀文之前,其年代不一定比籀文早。许慎说“至孔子书六经,左丘明述春秋传,皆以古文。”又说“壁中书者,使用时间是不长的。秦始皇三十四年(公元前213)下令焚书,各地掩藏不一定都有极早的写本,一般总是当时的通行本。即使有孔子所书六经也不过公元前500年。许慎说他所用的资料“其称《易》孟氏,《书》孔氏,《诗》毛氏,《礼》周官,《春秋》左氏,皆古文也”。大约都是汉代古文经学家辗转摹写的。它和小篆有差别,许慎从中采用了500多字,约合小篆的1/18。古文的特点,如一、二作弌、弍,增加不必要的繁饰,作礼、弃,作出大胆的省简,都不是原始汉字的形式,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。
浏览:1708日期:2019-01-13
浏览:1713日期:2019-07-08
浏览:1684日期:2019-10-03
浏览:1877日期:2019-10-04
浏览:1433日期:2024-04-26
浏览:2423日期:2019-10-05
浏览:1278日期:2022-06-22
浏览:1578日期:2019-02-11
浏览:1215日期:2024-04-26
浏览:2852日期:2020-10-18